【前言】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当大家看完《傅雷家书》后,可以试着写写读后感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一随着八十年代的初版面世,《傅雷家书》已经成为流行的经典,不光是在当时,至今,这本书都成为必读的名著,而且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发挥了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通俗易懂,总共摘编了傅雷先生与两个儿子从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
傅雷先生从事翻译工作,他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种历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等等。除了这个职业,他还是著名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而且,更高贵的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所具有的性格和品质: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但遭到各种形式的凌辱,傅雷先生都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挺过去了。而且,正是傅雷先生的这些高尚品质,使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出人头地,不仅多才多艺,还具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治学严谨、诚信笃行的高尚品格。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贵。就比如他对于“八股文”的观点:使人思想懒惰,感觉麻痹,遇事不认真负责。傅雷先生不仅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还在于艺术和人生,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对人格的写照再次毫无遮掩的流露出来。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个“狼爸”,傅聪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还不听傅雷先生的警告,于是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的父爱是以严厉衬托出来的,这是父爱的不同于常于的表现形式,可见父爱深沉而又伟大。
一本《傅雷家书》,表现的并不只是傅雷先生对他两个儿子的教诲,还在于反映广大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成绩不是第一位,人格应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让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像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会发现原来世界上到处都留下了爱的足迹。
总相信傅雷先生的“家富富不过三代”,常学习傅雷先生爱国爱民、诚信笃行的高尚品质,永希望傅雷先生的一席话能带给我们别样的人生!向傅雷先生致敬!
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二前不久读完了傅雷家书。直到读到傅雷夫妇的遗书时,内心不免有点痛惜,即便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最近一直在阅读傅雷夫妇的文字,难免出现一种错乱。多亏作者对傅雷一家的书信费心收集,能有幸一瞥傅雷这一家人的思想,实属珍贵。
我也曾有过几年的书信来往。所以十分明白写信、寄信、等信、拆信的心情。书信中,人们多半会吐露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及一些在生活上所理解的东西。而父母给孩子的信,则更多是寄托着思念与望子成龙的心情。傅雷家书里,满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牵挂与孜孜不倦的教育。在了解了傅雷的教育后,我才得以增长我的见识,见识到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对生活的看法,对艺术的态度,对感情的思考。
其实让我写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我肯定是写不好的。因为有很多语句还未能深刻的理解。虽然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并没有切身经历以及感悟。平时的书也读的少,里面提及的部分文学作品,我也没有涉猎过。所以也只是在仅有的认知范围内尽可能的去理解,必然会狭隘许多。
关于自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做人这一个问题。觉得人生当中,做人是最难的。因为感情牵动或是生存环境,都难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何为真正的“人”,觉得人的定义应该是勇于追求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不会牵制自己的感情,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自由的人不会被阻挡去路。只是这个自由是要建立在人人平等这个基础之上,否则自由将会变成放纵,成为罪恶的摇篮。所以,我一直认为追求自由的人是真实的人。在我心中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追求着自然,追求着自由。在生活中,在作品里,无不表现出纯粹又不乏内涵。好似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且不留下痕迹。
关于自然
人也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那在自然中表现出自我,也不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现在的人一直妄想超越自然,这也许是人畏惧孤独的一种表现。我们无法超脱自然而活,但是能为尽可能的接近自然。不断的超越着自我,追寻着自然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至于自然是什么?我认为是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全,人也不可能成为自然,但可以无限接近于自然。
回到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傅聪。“先要为人,再为艺术家,最后是钢琴家或演奏家。”这里我认为是傅雷对人生三个层次的看法。一个钢琴家,可能后天的勤奋就可以完成。而艺术家,则多多少少需要天赋和对自然的感知。而成为人,这里的人肯定是指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是最繁琐最难达到的。钢琴家最易,艺术家次之,学会做“人”最难。而现在的人为了达到目标、某种名誉不择手段,却恰恰忘记了如何先成为一个人。“超凡脱俗是自由,沉淀于自然,是追求着完美。”这才是我对如何成为一个“人”的理解。
而傅雷对艺术家的理解,也颠覆了我原来的认识。傅雷说艺术家要控制情感,要理智。之前我一直以为艺术家是充满了情感,然后把情感舒展出来。而傅雷说要控制情感,演奏的时候(艺术创作的时候)要保持理智。我想理智的东西如何打动人呢?后来才明白这是我的逻辑错误,其实艺术家依然是富有情感的,只是高度的情感需要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样才能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来感染感知的人。这么一想,艺术家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为之。一般人能有一个高度的情感已经是不容易,更别说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些。
我很喜欢傅雷家书,里面可圈可点的太多,我没有办法一一赘述。需要丰富自己的见识后,再来品读,应该会有很多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就买了一本克里斯多夫,这是家书中多次提及的一本书。此外,我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见解。只是觉得自己稍微一读书,就一堆的感触。不知道是情感上的敏感还是我见识太少。可能这本书真的很优秀吧,而我最近很少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夹杂着这么多思想的作品。想必是十分诚意的,傅雷夫妇也没有想到这些书信有一天会汇集成书,供后人去学习吧。
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三岂无万里思亲 ……此处隐藏1779个字……傅雷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还是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艺术鉴赏家,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是不折不扣的大师,这本书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大师,学习大师育儿的成功经验,学习大师的高尚情操,学习大师的为人处事。
儿子傅聪20岁小有成就离开上海去北京求学,后又去波兰求学、比赛。傅雷对孩子的爱柔肠百转,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毫无保留的脉脉温情:“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
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很久没有看到你的信,今日收到,看了又高兴又激动,又或是“五十多天没给你写信了,千言万语,无从下笔;老不写信又心神不安;真是矛盾百出”。估计傅雷夫妇等待儿子书信等的都有点焦虑了。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消息,哪怕明知道孩子一切都挺好,但是将要看到或已经看到孩子写的只言片语仍能激动万分。
这一点孩子离开父母去远方,父母体会较多。我们孩子上大学后第一学期跟我们联系比较少,今年暑假离家前她妈妈跟她交流之后,本学期,孩子微信上冒泡次数多了,吃饭经常晒个图,别人看似这无聊的晒饭,也足以让我们做父母的激动不已,每次有孩子发消息的提示,明知没啥大事,我都有一种莫名的好奇与兴奋,急于知道孩子发的啥,就是看了图片也要用手指划拉大,还要细细看看具体吃的都有啥,穿的都有啥,瘦了没,边上照相的还有谁,在这点上,所有的父母可能跟傅雷当时情况类似吧。
傅雷要求儿子的择偶标准“本质善良,天性温厚,胸襟开阔”,夫妻相处要“尊重、谅解、宽容”日子过久了“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也即是所谓的终身伴侣。”根据个人半生的观察与体会,傅雷的这些标准、要求与观点,非常接地气,放眼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中国文化圈,百分百适用。第一、现如今,人们择偶可能看家境、看文凭、看工作的多,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善良,温厚,胸襟”,有了这三样根本的东西,家庭才能长久不衰;第二、夫妻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意见不同、家境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就需要“尊重、谅解、宽容”,需要换位思考,一切过不去的坎,想不开的结也就过去了;第三、夫妻过日子久了,也就缺乏了激情,不可能天天制造浪漫,夫妻就成了知己朋友、生活上的伴侣、困难时的战友,相帮相扶,走好一生。话又说回来,夫妻要同心,离不开根本的品质“善良,温厚,胸襟”。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这句话反映了傅雷先生对得到和失去辩证关系的理解。人不应总想的占便宜,付出与收获是一种平衡,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应该戒除不劳而获的思想,也要戒除少劳多获的思想。
“培养自己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人的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这句话能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奉献精神,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用来给社会和人类做贡献的,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说到这,我想起了跑团定期组织大家献血,献完血有人问我图啥,我说不图啥,有人说可能把献的血都卖了,我说总归把血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救人了就行了。在此,为我们跑团无私献血的跑友们点赞,我们都是好样的,希望把这种奉献活动发扬广大、传播更远、传承更久。
看《佛雷家书》,我心里一直出现的“任老师家书”。我家姑娘在15岁离家去西工大附中求学,去学校的前两个月,班上学霸云集,市第一、区第一、县第一比比皆是,孩子心情紧张焦虑,压力太大晚上睡不着觉,经常半夜打电话哭诉,我家任老师就打电话发短信,讲道理、举例子,不断排解孩子心中的焦虑,一步步给孩子树立信心,发的短信累计几万字,爱通过电话短信穿透了漫漫黑夜,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使孩子走出了焦虑的泥潭,开始了愉快的高中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俗话说,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家风的文字传承;家书是另一种陪伴,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书是力量的源泉;家书是指路明灯;家书是穿越时空的温暖。
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五家书,是亲人之间互相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担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对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乱想的心。
至少,我在《傅雷家书》中读到这一点。
身为父亲的训诫
人生,一个抽象的名词,从之前“高兴,你又过一关”明显看出,这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戏中人影散乱。这个父亲的心便随着儿子的成功起伏不定。但同时他又给我了下文。
“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便可冷静。”
看似是父亲的开导,但其中还隐隐含着什么。让我们还原场景,略显疲倦的父亲对孩子语重心长:孩子,你尽早了解爱中心酸,便会学着接受一些。流过的泪虽苦涩,却可以在泪中微笑着向她说,愿今生今世两不相见!
不知那个父亲是否身为过来人,可话中安慰的感觉却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亲,而是身边挚友,向初尝禁果的少年劝诫。这是身为父亲的严厉,冷硬却夹杂着担心与思念。
身后父亲的心愿
“总之,你无论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动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写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触万端,非笔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万珍重,千万自爱。”
多次强调,望君自重自爱。为父已无太多话对你说,滔滔江河提笔之时便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动。我写这封信的心情非笔墨能形容,除此之外,还有吗?跳过人物带入,我们看到了不再年轻的父亲提起笔为远在他国的儿子写信,只留。珍重!
儿子啊,你可知这一字一画都刻在了你体衰的父亲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吗?我想父亲一定会说: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强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这是身为父亲的软言细语,真挚还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见到书的特点
若是整张家书,全都是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严谨;不气馁,不骄傲;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的话未免有些冷淡。这是家书,面对学有所成的儿子,除了感到自豪,不应该还有一点寂寞吗?毕竟……那是从小养大的儿子啊!《傅雷家书》还成功在那一丝人情味儿。不说全部,大致上寄给傅聪信的日期后,都会有一两句描述家人近况的话。我还记得那一句。
“前几日我连续着发烧,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转。”“你娘很想念你,何时你能寄一封信过来呢?”
后记:看到书的前言,方知傅聪是在葬礼上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经地容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移到黄昏迟暮。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遍遍温习泛黄的纸信,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看到昔日人。
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有时几个月也不会一封,可我却不曾在意。
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
愿天上的亲人,一切安好。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1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800字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