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读《我所理解的生活》有感
前几天去新华书店逛了逛,发现显眼的地方架满了韩寒的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的小说看了不少,可他的杂文没怎么看过,一是本身不怎么喜欢看杂文,二是上网的时候也不会有时间去关注他的博客。随手翻了翻,发现价钱挺合适,买回去当摆设也行,抱着这样的心理,我买下了这本书。
买回来后摆在桌子上放了几天,一直没有去看,想着以后有时间了再说,所以说要是真心想去看一本书,最好是把它从图书馆里借回来,这样在还书期限的催促下还有可能看完。直到有一天寝室停电,百无聊赖下我拿起了这本书,想着拿它消磨消磨时间,不得不说韩寒的文章中充满了讥诮与幽默,在这些幽默中我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用了差不多3小时浏览完了这本书,只能说是浏览,翻到哪篇看哪篇,然后又用了半小时把整本书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怎么还没来电,都停了一下午了。没错,这本书给我的思考没有来电给我的思考多,又或许是我的经历还不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体会不到这个社会的大不公平,当然,社会中的各种小不公平或多或少我也碰到了。
这本杂文集里最负盛名的恐怕就是韩三篇了,每篇讲一个问题,第一篇说的是中国需不需要变革,第二篇说的是中国应该从哪方面变革,国家制度或是公民素质,第三篇则是韩寒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民主和法制的“讨价还价”。韩三篇在年前引起了网络上的轰动,因为不少作家都不能或不敢或不想讨论民主和法
制的问题,他们都被中国的体质框在里面,束手束脚。韩寒挑起了这面大旗,引发了网络上对民主和法制广泛的讨论,算是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说到文艺复兴,我讲一个书上的段子,韩寒当初办《独唱团》的时候往有关部门报的是“文艺复兴”这名字,没给批,说是带“文艺”两字的都不批新杂志了,于是他启用了第二个名字,也就是现在的“独唱团”,没出几期杂志,带“文艺”两字的杂志都让批下来了,后来他才明白,不是“文艺”有问题,而是“复兴”有问题。中国的专制体制久为外国人诟病,我就听过这样一个事,说是外国的学生通过对中国留学生的接触,竟然以为中国人都享受专制,而不喜欢民主。外国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往往是政治,而中国学生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却往往是网络游戏。中国人口众多,在当下实现民主有一定困难,但困难不代表不可能,也不代表你可以忽略这个困难的问题从而不作为,路要一步步走,不然怎么走得到尽头,有一句广告词用在这里正好,路再长,也长不过我37码的脚步。
韩寒的这本书中除了韩三篇,其余的则是一些访谈记录和短篇,有讽刺现实的,有谈论自己生活的,其中带着不少机智的闪光点,能让读者会心一笑。在《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朋友带自己在长安街上违规调头的事,牛逼哄哄的享受山寨特权带来的好处。里面有一句话让我笑了,“没过十秒,那辆奥迪突然满血,全身能闪的地方都闪了起来。随即,我被后车用扩音喇叭披头盖脸的骂了一顿”,想象一下,
这辆车的画面和车主气急败坏的表情,从车主的脸色和行为都让我联想到螃蟹这种横行霸道的动物。
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浏览一遍能记住的也没多少,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无关于体制,无关于民主,只是做好自己,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并且能够不碰到壁。
第二篇: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来说,算是遥远的事,因为不怎么读书,所以文笔也不好。这次借着学校里的读书活动,我读了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说实话,也是选了一本比较薄的书吧,呵呵。
韩寒,在电视里一直听到和看到这个人的名字,知道他是个作家,是个很有个性的作家,还有个身份是赛车手,这让我觉得还蛮酷的。但是我从来没看过他写的书,这是第一次。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序”,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哇,这位先生真的是很有个性,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写什么,字里行间又不失幽默,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表达了自己对一些所谓的形式的不认同,也直指我的内心,我顿时感受到了大家普遍对他文字的评价--“犀利”。
而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这篇文章论述的并不是国家,矛头指向了我们自己。我们总爱在路边的小酒馆里大声地对我们的国家评头论足,对我们的生活抱怨连天。虽然现实的残酷的确值得抱怨,但就如韩寒所说的那样:“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文章讲述了作者在20岁时,朋友带他在本不可调头的长安街上调了头的经历。其中一段说道:“没有人能控制自己不会凌驾在他人和法律之上,哪怕他再好再温厚。体制赋予特殊个体的特权是无法靠自我修行来美化和消解的。就算你知道,那些没有特权的人正在对你唾骂和鄙视,不存丝毫的敬意,你也无法停止享用这些。”韩寒的文章讨人喜爱之处便在于此,行文看似粗鲁,但总会细腻到戳入你的软坎。在长安街调个头得到的不只是快捷和便利,更重要的是享受那一瞬别人的瞩目,那一刻你的特权带给你的虚荣,即使你明知这只能换来憎恨。对于每个人来说,虚荣总是难免的。确实,如果我的权力够大的话,为什么不使用我的“特权”呢?这样的想法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这就是社会,这个就是生活,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品尝乐趣,接受虚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段落都让我感触颇深,但读了韩的这么多文字给了我一个整体的启示: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听从心灵的选择。韩寒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很随心,对于自己与公众人物形象极为不符的心理活动也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或许多于他来说这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勇气,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但对于我来说,这是需要努力的,因为我总是想太多,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束缚,其实细想想,人生不过如此,起点和终点已定,不论你怎么努力结局也不过是个死,与其费尽心机追求那些浮云般的东西,倒不如听从内心,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当然这个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也需要费些气力寻找,因为它总是被纷繁复杂的东西所掩盖,希望我也能找到“我所理解的生活”吧!
第三篇:我所理解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生活
一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去。
于是,看不见的是,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我时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一次怎样亢长且复杂的过程呢?有人说:人生来是为了享受这美好的世界的;也有人说:人生来是为了还上辈子的债的——这是生命的态度。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生命的价值。
生命之中,必当推及生活。生命里与生活中的过程一样,不断上演着诸多得到和失去的片段,悲欢和离别,阴晴和圆缺,自古亦是如此,如今却又是。
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的和看不到的总是在交错登场,不变的只是身为主角或是旁观者的我们。 记住了什么呢?
记住的和以往的都被封存于记忆力。只是,当时年少曾轻狂,剩下的只是伤痕累累的过往。当时的离经叛道,最终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也许,这便叫做“失去后才知道珍惜,遗忘了才知道记忆”一般,不知是早已注定好的宿命,还是我们至今仍未明白的很多不确定。
生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我只能认真地活下去,来逐渐认识它。
二
我们从熟悉到陌生,又从熟悉到陌生。
就像这环线地铁一样,无论怎样坐都要回到起点。
这真是一段复杂的过程啊!也不知道我们是从何时起开始熟识起来的。你的一颦一笑仿佛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存在着,自记事起便出现在我的周围。我说怎么后来见到你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我们都保留着自己的小心思和小叛逆,有时也为了自己的小自尊而伤害了对方,可是最后便又和好如初了。
呵,这些未免有些太过俗套了吧。
所以,后来,再后来,我们的故事便不像以前那样美好,变得形同陌路,渐行渐远起来。我们都没有资格和权利为对方改变什么,那只是小说的情节,大众心里的团圆。而现实往往大多披着残酷的外衣,把我们“摧残”得体无完肤,使我们从此变得不再相信任何关于美好的东西。即使它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棱角分明的坚韧,也早已被世俗打磨得接近圆滑。 这,就是现实的可悲。这,就是我们最后的结局。转来转去,原以为还可以回到原点,但是却再没有了交集。当时说好的莫弃,现在却不得不分离。
我觉得,人还得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比较好。和谐社会里,需要提高的,是人们的幸福感。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想到了这里了。
三
看着那些一闪而过的风景,那些不断倒退的路灯。
她闻到了整个城市的忧伤。
这是今天的最后一趟班车,也是众多平凡日子当中的一刻。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也许在此时才停下来了它一天的喧嚣,变得安静下来。人们都在向着同一个地方挪动,那是每天的栖息之所,不过他们此刻的心里正在计算着,比较着,今天又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或许只有此时,才是很多譬如与假设可以存活的时间。
第四篇:我所理解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生活
我承认我盗用韩寒那本新书的题目。因为临时有感而发不知道用什么题目好,就套用过来。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由自己在无数个选择中的选择组成的。比如你选择过的方式,勤奋或努力。比如你选择谁在你身边和你度日,有的人让你度日如年,有的人让你度年如日,有的人懂你让你世界多彩缤纷,有的人折磨让你世界黑白颠倒。比如你选择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如你选择小镇还是大城,比如你选择……
其实是你选择你开心或不开心,你选择是死得其所还是死不瞑目。
再这么想下去,连自然选择学说都扯出来了。你的存在是上帝的选择,是那颗巨大的卵子恰好选择了如此幸运穿越卵子设下的种种屏障还要与千百个竞争者赛跑后一扎进去的精子。你的喜怒哀乐是大脑皮质选择在你在外界环境的表达方式。你的碱基对选择了你所对应的性状,你一出生是个天才还是个傻子,是个姚明高还是侏儒矮,是个天生丽质还是天生励志。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那一堆恰好适合你自己心里钟爱的生存下来的选择,汇成的大杂烩。莎士比亚早明白,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indeed, this is not only a question, but also your life.
第五篇:读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1.【生命有时终须有,生命无时需强求】
这种观点是与随遇而安相对立的,却又统一。该拼搏的时候就该放手一搏,去努力地争取机会,我要。即使最后失败,却可以对自己说:我曾经奋斗过。对于随遇而安,我认为它是一种对待困难或挫折的一种态度,不过分计较,不生烦恼心。年轻时我愿拼搏进取,暮年时愿我随遇而安。
2.【关于韩寒的“政事”】
粗略翻看韩寒的政事,对之不太感冒。对于政治,没有那么多吐槽的也用不上吐槽。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无法指望负载太多的中国乘着火箭一步登天,理解,并相信我们会逐步变好。对于那些不足之处,自然有专业人士研究解决,个人无需吐槽抱怨,耗时耗力。当你真正的做到了一个位置,有能力去改变一切的时候再大谈想法做法(这也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了)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国家大事,有什么政策还是积极响应的。所以,身为一个普通的基层市民,关心响应政策还是好的,但主要是做好自己,管理好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情为妙。
3.【对小三的看法:很多人的感情都是从第三者开始的,尤其是眼界高的人,你能看上的人,他(她)没什么理由和概率是单身的,要么你战胜,要么你共享。婚姻应该是开放的,就是说,在获得前配偶的理解和许可下,你应当可以叠加婚姻的,男女都是这样。你也许觉得这是对爱情的亵渎,我倒是觉得你也许不懂爱情】
这是我不很认同的一个观点,作者只是站在个人的方面,提出了什么所谓爱情的升华。却未看透我们是人。作为动物,本能就是占有,繁殖后代,无所谓责任或道德。但人不一样。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不应该也不能去那样做事。既然成立了家庭就要对这个家庭负责专一地培养情感,经营这个家庭。这是我现在的观点也将来也会是。
4.【??想发财千万不能来赛车圈和出版圈,但是很幸运这些都是我喜欢的行业,赚的再少十倍我也愿意】
这种职业观念赞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自己做着所爱好的工作,人生会很幸福。我的职业观念如下:不做违背道德法律的职业;做不很愿意却挣钱很多的职业,但前提是有充分业余时间拿挣到的钱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或挣钱可观非常热爱的职业。
5.【你是哪种日后会对追求你女儿的人指手画脚的老爸吧?如果有人追我女儿,我肯定三天之内把这个人查个底朝天,然后把资料放她桌上。我会告诉我女儿泡妞的手段是怎样的,什么该地方。不如我觉得如果一个女人答应和一个男人单独吃饭,单独看电影,就是答应和他上床了。】
在暧昧或恋爱中,肯定会有自己的主观臆想或感情用事。应像韩寒的观点一样,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客观的来看待感情,不要让它冲昏了头脑。
6.【我不讨好任何人:所谓活出敢性,也许是一个契合我的标签。可以后会,但不留遗憾,有很多事做了以后发现自己傻了或者失败了,但还是要去做】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活得是自己的人生,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呢?被别人目光所奴役的人是不幸福的,更是傻到极致。自己就是自己,不用为任何人去做自己不愿的改变,不用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just be yourself,活出敢性。
7.【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一个人若想在社会立足,亦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首先要有个人必备的素质与才能。若是脑袋空空,口袋一定不会是满的
8.【我常说一句话:人,可以不上学,但一定不能停止学习。】
学无止境,学习,永远也没有个头。像苏轼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提升自己。人生中,不断学习,不断体验,方不白走一遭。
9.【我要说的是,你去哪里一点都不重要,路途上任何一样景物,你要去的任何目的地其实真的不重要。但是你的伴侣很重要,如果你和一头猪同行的话,你去哪里都会觉得像在猪圈里。】
我认为,去哪里很重要,目的地很重要,伴侣也同等重要!选对人,幸福一生;选错人痛苦一生。
10.【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爱你者的神,你所支配的世界里的神。行善不作恶,创造不伐异,即为神。那些享有绝对权力而作恶者,是妖是魔,不是神。被神化者更非神。神不保佑你,因为神就是你所理解的你自己。】
做自己的神,自己的贵人!
(对于韩寒个人,不褒不贬,不狂热不淡漠。读书就是这样,了解各种观念及做事方法,各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中吸取前人经验,提取出精华,摒弃掉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