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堂吉诃德》
摘要:西方外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汗牛充栋,犹如璀璨的明星,耀眼夺目,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作品。本文浅谈了故事梗概,分析了堂吉诃德,桑乔·潘萨,参孙·卡拉斯科的人物形象,并与鲁迅笔下的阿q比较发现了相似之处,概括了其悲剧与喜剧相交融、陌生化、“精神胜利法”、语言夸张、人物变形等艺术特色,从而体会到引人厌弃骑士小说、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等深刻意蕴。
关键词:堂吉诃德;桑乔·潘萨;悲剧与喜剧;现实与理想;人文主义
一、内容梗概
塞万提斯一生艰辛,经历奇特,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堂吉诃德》孕育而生。 堂吉诃德深受骑士小说的毒害,一心想要走出村落,进行行侠仗义,惩奸除恶。他曾三次离开他的村子,前两次出游的情景是小说的第一部,第三次出游的情景则出现在小说的第二部。
小说以描写主人公堂吉诃德的生活习惯和秉性开篇。他居住在拉曼却地区某一个村镇,以乡绅的身份过着舒适的生活。吃的是牛肉杂烩、葱头拌肉末、炖羊蹄羊骨??他快50岁了,骨架结实,身材精瘦,面目清瘦,习惯早起,喜欢打猎。有人叫他吉哈诺,但也有人叫他克萨达。一有空他就埋头读骑士小说,如痴如狂,爱不释手。他尤其喜爱献媚讨好的情书和哀怨凄切的绝交信。他从太阳落山读到太阳升起,从曙色蒙蒙读到星光灿灿,无休止地苦读终于使他脑汁枯竭,丧失理智。脑子里装满了荒诞故事,什么妖术、格斗、厮杀比武、男欢女爱等等。终于,他冒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荒唐念头:觉着为了报效祖国,扬名四方,他应该当游侠骑士,披坚执锐,跨马闯天下。而家中祖上留下来的长矛,盾牌和一匹他每日照料的瘦马,成为他的装备,开始了让人忍俊不禁的游侠生活。
第一次出游,堂吉诃德在7月间的一个炎热的清晨,全身披挂,手持长矛和盾牌,骑上瘦削的罗西南特,走出庭院,来到原野上。他说着从骑士小说那里学来的荒唐言语,信步来到一家客店,便径直走向那里。他认定那是一座城堡,四周立着尖塔,塔顶闪着银光,这一切都和他在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他恳求店主封他为骑士。店主无奈只好答应了,堂吉诃德被封骑士后,便急于出发去闯荡,但听从了店主的劝告,他决定回家一趟,取一些盘缠和衬衫,再找个侍从。在回
家的路上,他听见一阵哭叫声,于是快马加鞭,发现一棵树上困着一个男孩,15岁光景,上身脱得精光,一个粗壮的农夫正鞭打他。堂吉诃德喝令他住手,救下了被打的孩子,但农夫一见他没了踪影,又把孩子捆在树上一整乱抽。〔1〕
第二次出游是有名的风车大战。堂吉诃德带着他的侍从桑乔·潘萨,晚上悄悄地离开了村子,一直走到天亮。这是他发现不远处有三四十架风车立在原野上。堂吉诃德认为那是30多个无法无天的巨人,桑乔·潘萨却劝他的老爷说那是风车。有一些疯颠的堂吉诃德不顾桑乔的劝说冲向了风车。结果可想而知:堂吉诃德跌下马背,鼻青脸肿的地上翻滚。以后的几天,堂吉诃德又进行了一些斗争:把牧羊看成军队,解放罪犯。
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乔在路上遇到一辆大车,车上有两个笼子,里面关着狮子。堂吉诃德认为自己不是见狮子就发斗的人,要求押车人把狮子放出来。可一旁的的桑乔急了,生怕狮子把他撕成碎片。但故事就是这样具有戏剧性,狮子并没有发怒,堂吉诃德也就自满的走了。之后又遇上了有意捉弄他们的贵族夫妇,时桑乔坐上了总督,堂吉诃德也过了一段舒适的生活。最后,在村里的帮助下,堂吉诃德回村,在家静养。在人生的最后几天,善良,充满行侠仗义的堂吉诃德在痛斥骑士小说中与世长辞了。
二、人物分析
(一、)堂吉诃德
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善良而高尚的理想主义者。﹝1﹞他千方百计要在平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上的陈规陋习中实现他的理想。他总是扮演受苦受难者的大救星的角色。路遇不平,拔刀相助,保护弱者,匡正不义,是他的游侠原则。他十分英勇,敢于和卑劣的现实作斗争,他十分同情受难者,尽管有时弄巧成拙,好心办错事。
其次,堂吉诃德虽是一个荒唐的骑士,但在不谈骑士小说时,他又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英雄好汉。他的理想和抱负就是铲除强暴,惩处罪孽,匡正不义,制止恶行,济贫救弱,扶助弱小??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你的”和“我的”这两个字眼。他实际上也是一位十分开朗的思想家。在桑乔去海岛任总督前,堂吉诃德告诫他时所说的话就能横好的体现:“仕途官场简直是一片风急浪高的无底海洋”,
你必须两眼看住自己,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膨胀,你要执法公正”等等。﹝2﹞
再次,对于爱情,堂吉诃德是忠贞不二,坚贞不渝的。虽然杜尔西内娅并不存在,但他还是把全部唯一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样:“我对她的爱,她对我的爱,从来都是柏拉图式的。最多不过是规规矩矩看上一眼。就这个,还不知道多长时间赶上一回。我敢发誓,不骗你,12年了!我时时惦记着她。﹝2﹞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于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已经成为稀有的珍宝了,而这样纯真的爱情也是我们心里一直向往的。
最后,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拥有“精神胜利法”。堂吉诃德在遭到痛打,抚摸伤痕之际,还在“私自庆幸,觉得这种灾殃是游侠骑士分内应有的”,他惯把自己的遭遇加以类比,一比便不觉得特别不幸,更何况自己是骑士中的“第一”,于是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起来。在他看来,“名人而不遭毁谤,那是绝无仅有的。好人都受到这样的毁谤,游侠骑士的经历绝不会一帆风顺。”当他被关在笼子里押解回乡的时候,还振振有词地安慰自己:“干了我们这一行,这种灾难都是免不了的,否则我就不是个有名的游侠骑士了。”因此,他从不垂头丧气,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精神胜利法无论是对于阿q还是堂吉诃德都像一勺掺有毒药的蜂蜜,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失败的痛苦,但最终会将他们导入永久的迷雾和虚妄的泥淖之中,沉浸在精神麻木状态而不能自拔。他们把自己当作强者,是胜利者,其实他们是真正的弱者。﹝3﹞
(二、)桑乔·潘萨
桑乔·潘萨是《堂吉诃德》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淳朴,善良,忠厚老实,但有些贪生怕死的小农形象。桑乔不像堂吉诃德看过那么多的骑士小说,学识渊博。他大字不识一斗,没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想平安地过日子,只盼当上一个海岛总督。虽然他有的是小市民阶级的狭隘思想,但他对主人的忠诚,天真淳朴,乐观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参孙·卡拉斯科
他待人和蔼可亲,性情快乐,他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深有研究,
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美学体系的正确性坚定不移。他是堂吉诃德的好朋友,见他那么疯癫昏聩,感到十分痛心。于是他和朋友想出一主意把他逼回了家,帮助、照料他。它是推动堂吉诃德正确认识自己的关键人物,而且他对待朋友的真诚也是现代所缺少的。
……此处隐藏8580个字……的骑士早已没有了,但西班牙却不同,西班牙人很喜欢读骑士小说,因为国家处于转折点,向前是资本主义,向后是封建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人把拯救社会的责任寄托在骑士身上,这是开历史的倒车,阻碍社会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塞万提斯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不铲除这种危害,社会将会毁灭,于是采取了“以子之矛,刺子之盾”的方式写了一部骑士小说。
(二) 故事梗概
唐吉诃德本姓吉哈诺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50多岁的穷乡绅,酷爱骑士小说,满脑子都是游侠冒险的种种丰功伟业,最后,干脆决定自己还是成为游侠骑士,外出闯荡,管尽天下不平事,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他找了一副盔甲(面甲坏了,用硬纸糊上)、一匹瘦马(弩梓难得,意思是原来是一匹驽马现在当上骑士的坐骑是世上少有难得之事)。还找了一位养猪女作自己心目中的公主,取名杜尔西内娅。
第一次出征:
1. 城堡,要酒店老板授封他骑士封号
2. 解救地主鞭打的牧童
3. 遇上商人,被骡夫打伤
第二次出征:
1. 同风车巨人搏斗
2. 客店。骡夫——女仆,把女仆当作前来探望的高贵的公主。
3. 冲进羊群,协助正义一方作战
4. 解救苦役犯
5. 黑山修练
第三次出征(萨拉果萨城)
1. 与镜子骑士(加文拉斯果)比武,取胜
2. 和狮子搏斗
3. 遇到公爵夫妇,被戏弄
4. 去巴塞罗那,遇白月骑士(加文拉斯果),战败回家
临终时说:“我从前是疯子,现在头脑灵清了。知道那些书上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嘱咐外甥女,千万不要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不能继承他的遗产。
(三) 影响
风靡世界,一年之内再版6次。西班牙国王在阳台上见一年轻人手捧一本书,边走边读,手舞足蹈,并不时发出一两声大笑。国王说如果那个人不是癫狂的话,那他一定在读《唐吉诃德》。大臣派人去问,果然在读《唐吉诃德》。
在中国,最早由大翻译家林纾和陈家麟二人用文言文节译了《唐吉诃德》,名为《魔侠传》。1978,杨绛全译了《唐吉诃德》。唐吉诃德也成了中国人喜闻乐道的英雄骑士了。
(四) 分析
1.意义
这部小说最初的写作宗旨是为了讽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然而《唐吉诃德》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对骑士的讽刺和抨击,在于它极其广泛的再现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生活。当时人民的贫困、悲哀,贵族人士的骄奢淫逸。(贫富悬殊,黑暗腐朽)
2.小说的不朽意义更在于塑造了唐吉诃德这一著名的典型形象。
这是一个矛盾复杂的文学形象,每个时代的读者和批评家都对他有着不同的理解,每种理解都赋予这一形象以新的生命。最初西班牙读者把他看成一个老疯子。18世纪以来的批评家更多的看到了他可敬可爱的一面。
例一,英国批评家赫尔列特认为唐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一种最完美的无私的性格。“他是那种最和蔼可亲的热心肠的人;具有一种既坦白,而又文雅、慷慨的天性;他是一个真理与正义的热爱者。”
例二,黑格尔指出唐吉诃德的疯狂的骑士精神导致了现实世界和一个与它脱节的孤立的心灵的喜剧行冲突。但塞万提斯把他的英雄描绘成高尚的、精神资禀极好的人,使我们对他感到真正的兴趣。他对自己的思想的实体性所抱的那种自信心是伟大的、天才的,和他一些最优美的品质相得益彰。
我们认为唐吉诃德的基本特征是心灵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完全生活在主观幻想中。他沉浸在骑士冒险的狂热幻想之中,把游侠骑士单枪匹马打抱不平的方式当作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只凭自己内心的一时冲动行事。正因为如此,他的游侠冒险活动才处处受到现实的嘲弄,他也就成了一个可笑的喜剧性人物。(列举行为一二)
同时,唐吉诃德身上也闪耀着许多崇高、庄严的东西。清醒时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糊涂时又是一个乱冲乱杀的疯子。只要不涉及骑(推荐打开范文网:WWW.)士是道,唐吉诃德的谈吐都相当高明,俨然一位学识渊博、见解深刻的学者。带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思想。
(1)他向往不分你我、彼此和谐的“黄金时代”
(2)对压迫和奴役,放走苦役犯时,他说:“我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人当奴隶
未免残酷”
(3)他对即将上任“海岛总督”的桑丘一再叮嘱,要他办事公正、执法仁慈,不要徇私纳贿。
“桑丘,你不妨夸耀自己出身贫贱,你说你自己世世代代是庄稼人,不会低了身份。” “假如你一心向往美德,以品行高尚为荣,你就不必羡慕天生的贵人。血统是上代传袭的,美德是自己培养的;美德有本身的价值,血统却没有。”
“别娶那种靠你弄钱的女人,拿着你的帽子求乞,嘴里说‘不要,不要’。我认真告诉你,法官老婆勒索的贿赂,都得由她丈夫偿还;生前没放在心上的账,到那时得四倍完偿。”
“你不能只听富人的伸说,该看到穷人的眼泪;可是也不能存心偏袒。”
“对犯人能宽恕就别苛酷;执法严厉的名气,不如存心忠厚的声誉。”
“如有美女告状,你该避开眼睛,别看她流泪,转过耳朵,别听她叹气,只把她的状子仔细推究;免得她的泪水淹没了你的理智,她的叹气动摇了你的操守。”
(4)更可贵的是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充满了对信仰的忠诚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这一切与平庸丑陋的西班牙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富于催人泪下的悲剧意味。总之,唐吉诃德正是由于这种悲喜剧因素贯穿于一身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深长的意味。
3. 作为唐吉诃德的侍从,桑丘与他的主人彼此对照,相映成趣。
(1)唐吉诃德又高又瘦,他的坐骑也瘦骨嶙峋;桑丘却又矮又胖,连他的毛驴也结结实实
(2)唐吉诃德谈吐斯文,喜欢引经据典;桑丘虽目不识丁,却满嘴谚语俗语,极为诙谐。如:
“单有一只燕,还成不了夏天”
“背上驮着金银,驴儿上山就有劲儿”
“求上帝保佑你,也得自己努力”
“许你两件,不如给你一件”
(3) 唐吉诃德满脑子幻想,但为了维护正义,锄强扶弱从不怯懦。桑丘头脑清醒,讲究实际,但也具有农民目光短浅、胆小怕事的特点。在小说第二卷中,桑丘性格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他就任“海岛总督”期间,办事公正,为政清廉。后来知道公爵捉弄他,他辞去官职说:“请告诉公爵,我光着身子出世,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换句话说,我上任没带来一文钱,卸任也没带走一文钱,这就和别处岛上的卸任总督远不相同了。”这些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家的人文主义理想。
推荐访问其他文章:读《唐吉诃德》有感
《唐吉诃德》的读后感
《唐·吉诃德》读后感
唐吉诃德人物的典型意义
读《唐吉诃德》 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