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最近这个月,我骨折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在我骨折后的最初两天,我要用两只拐杖走路,走起来非常的困难,走一步要停一停,这跟我平时健步如飞简直是两回事,我心里沮丧极了。
虽然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的关心我,帮我拿很多的东西,扶着我上楼梯,但是我每一天都感到非常的劳累,特别是上楼梯的时候,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而且摔得还很惨,拐杖也会咚咚咚的像滑滑梯一样滑下去,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让别人来捡,下楼梯的时候更麻烦,要是楼梯上有水的话,整个人都会一颠一颠地从楼梯上滑下去,感觉真的很不好。
在骨折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下雨了,在下雨的时候,又不能出去,只能呆在室内,下雨完了更不好了,地面非常的滑,一不小心就摔了一大跤。在我体验残疾人生活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这种生活的痛苦,需要别人照顾而且还不能玩,感觉真的非常的不好受。但是当我想起许多残疾人的故事时,他们的精神令我震撼,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残疾人都做出了如此令人惊讶的事情,他们是靠着勇气去做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海伦凯勒,她在又聋又瞎的情况下做出了许许多多令人震惊的事情,她学会了说话,学会了五种语言,还爱上了文字,写出了很多的文章。比起海伦来,骨折只是暂时的,我是多么幸运。
今天,我和妈妈出去散步,不知不觉的就走进了小区的最深处,那里原来是一片非常茂盛的草地,可是就在去年这一片草地被人烧了,黑漆漆一片,那时候我感到非常的伤心,以为小草从此不会再长出来了。今天,我就无精打采地来到了那片草坪,惊奇地发现这片草地草都长了起来,每一棵小草的都昂着头,都显得那么的鲜嫩,好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它们是冒着风雨长出来的啊!小草竟然有勇气在风雨中冒出来,何况人呢?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勇气!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能让它白白流失,还要时刻充满勇气,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二篇:《岭南文化志》读书笔记《岭南文化志》读书笔记
--------- 个人网址:/p/丁叮丁咚咚
曾肤浅地以为我们岭南是古代的南蛮之地,论文化底蕴自是不能与中原地区相提并论的。细读《中华文化通志》第二典——地域文化之《岭南文化志》,才知岭南文化亦浩如烟海,亦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璀璨的奇葩。这让身为岭南人的我自愧无知的同时又深感自豪,心头的历史使命感也随之强烈。
作为原生性的文化,岭南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不断汲取、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而在我看来,这些特点的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务实,造就了岭南文化积淀的厚重;开放,是一种不(推荐访问范文网WWw.)羁洒脱的文化心态;兼容,是我们文化消化其他外来文化精华的肚量;创新,更是岭南文化开拓进取的源泉。
了解了岭南史前原始文化,才知岭南文化积淀深厚绝非空穴来风。马坝人颅骨化石的发现,新旧石器的出土,封开黄岩洞文化遗址、石峡文化遗址的挖掘,诉说着内陆农业文化的源远流长。“陈桥类型”文化遗址,珠江口沙丘遗址,西樵山文化,无不彰显着沿海海洋性文化遗存的丰富厚实。青铜时代遗址、墓葬600多处,青铜器1000多件,数字向来最具说服力,岭南文化与外界融合由来已久是不争的事实。
岭南学术与流派,虽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反映不多,但在秦统一六国便落地生根,涌现了一批以“四士三陈”为代表的文人骚客。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继传入岭南,并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韩愈、苏轼遭贬的忧国忧民思想,张九龄、余靖、海瑞等忠臣志士的勤政爱民思想,邱浚的经济思想和理财之道各成体系各相圆满。明代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提倡为学贵疑和深造自得的开放学风,歌颂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重视主题意识开创一代新风的思想流派。而到了近代,岭南成为接触西方文明的前沿地带,近代儒学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社会政治思潮、社会经济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错出现,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我认为这不仅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位置,更仰仗的是岭南人民对家国政治的迫切关心和热爱。
岭南文学艺术,虽起步较晚,但后天发展得相对成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岭南人民的勤快和智慧,先天条件的不足,不应成为一方百姓不学无术的借口,我们勤勤恳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文化。古、近、当代诗歌各具特色,作为岭南人,读那些诗句总有一股亲切感,这大抵是因为自小教课书里出现的诗歌几乎都是外域的吧。岭南散文在明朝建立后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文体兼备,题材广涉,创作群体庞大,流传甚远。而近代史的帷幕从岭南拉开之后,岭南文坛深受刺激,丁日昌、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等人推动者岭南散文对中国近代史的巨大影响作用。我很惊讶,岭南小说居然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渐兴起。岭南音乐及舞蹈也有鲜明的内部地域性,潮汕、客家、广府音乐有所相通,又自成一家。除此之外,广绣、潮州金漆木雕、端砚。石湾陶瓷、广彩等工艺艺术也各具特色,工艺产品远销中外。摄影与电影,对于这些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最先接触这类艺术的是中国旅外华人,而岭南作为首屈一指的侨乡,首先将这两种艺术形式引进中国,并将其传入内陆。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组织的中华写真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摄影艺术奠定了坚实的现实主义的基石。沙飞、薛子江等在这一领域也贡献颇大。黎民伟、陈波儿、阮玲玉、蔡楚生......一系列岭南电影从业者更是撑起了中国内地早起电影半边天。这再次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兼容、创新的特点。
岭南科学技术,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落后的。虽然我们比起中原地区的确是落后了点儿,但我们仍有一些先进方面是本土人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自知不足,便不断
吸取中原及海外的先进技术,力求自生。在我们南迁的同时带来农耕、纺织、冶金、造船、医学等技术的南传。明清时期冶铁、制糖、制盐、造船、采珠、陶瓷等技术更是革新至中国前列,广铁、广绣、广船、广雕等产品蜚声海内外。绵延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产资源也使岭南地区成为中国和世界海洋开发的先驱之一。岭南近代实业的飞速发展也是举世瞩目的,采矿、金融、造船、铁路、航天、航海技术全国首屈一指。
在中西医方面,岭南是发展得比较早而快的。广州先烈路西汉古墓中,发现有中药朱砂和供煎药、预防疾病使用的铜熏炉。更有《肘后备急方》、《海药本草》等医书涌现。然而古代岭南中医医生却是较少的,医药药材也较为匮乏,所以百姓得病多信仰卜卦问巫和一些民间土方。而到了近代,虽然在北洋军阀和国民 ……此处隐藏4967个字……”之言,终于明了是时恩师的一番教诲。一介平民,官居省部,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可惜可叹之余,引人深思遐想。曾国藩认为,做人首推一个“诚”字——诚实、诚信、与人为善、待人至诚、拙诚而至善。而要做到心诚至善,首先要紧的是修身,勤俭廉劳,修身律己,又有八字要诀,曰“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另一方面,他认为一个人无论出身低微贫贱,还是出身显赫,都需要砺志不止,自强不息,要求做人、做事必须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荷肩担道义,立志贵以恒”,亦即所谓“生活有了方向,人才会变得充实”。反求诸己,多有立志不坚,了无恒行,自入大学以来,愈发疏懒,事多懈怠,以至课业少成,思之念之,心中有愧!
“牢骚满腹无济于事,身体力行才是上策”,曾国藩告诫后人,志高还须力行,否则即便是满腹经纶的才智之士,也会壮志难酬终了一生。这边体现了很强的务实精神,教导我们要积极入世,一步步踏实稳健,开拓进取,通过修齐治平,内则建成功业,身心俱修,外则造福一方,功德圆满。而如果此间偶厌世事繁多,,凡事因缘而动,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1,其实倒也无妨。入则柔弱,出则强矫,出世与入世同体,阳刚与阴柔并济。湘广一带,自古重视“经世致用”,日常如此,治学尤甚,由此也养成了那一带尚用、务实的风气。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湖湘一带的杰出师表,其影响不可不谓深远,以致后来的谭嗣同、陈天华、黄兴、毛泽东等皆受此风气熏染。
其次是求学治学方面。正如全书开篇有一句,“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需要的学问就越多”。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断更新和积累学识太重要了。读书可以励志明理。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晚晴显赫一时的人物,究其根本,应归于他一生的勤学苦读。他认为读书贵勤,贵有恒,贵在理解,读书时要勤做笔记,但不必苦读强记,强调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而非仅在于功名富贵。这点之于当1 读《老子》,始知其义实为:“可以这样做而不去做”,通过“顾左右而言他”,旁敲侧击的方式达到自然而然的目标。这点《鬼谷子》也有论及,即通过捭阖、反应、内楗、抵戯、飞箝之术,“揣情”“磨意”“造势”“任形”,追求无欲无为、无生无极,而后功到自然成。
时尤显难能可贵,而对于现代人士来说也是十分重要!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相应的对于人的学习要求就更高了, 知识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要求人的大脑思维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次是现在学习的途径更多了,巨大的信息流量,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极易使人陷入迷茫,遁入虚无,失去自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生活闲暇之余,偶尔静下心来,品一茗好茶,读一本好书,练一手好字,存一丝纯真念想,留一份清闲自在;可选择的学习方式多了,反而要求我们要提高甄辨能力,从而真正的得到知识熏陶。再次则是读书的思想观念问题,面临当前经济社会的剧烈转型,人很容易心浮气躁,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读书也往往沦为求取功名、获得升迁甚至一夜成名的敲门砖。所有这些都不应成为读书的应有之义,求学当为经世致用,所谓“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勤恒兼治,无坚不摧”。
曾国藩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穡,如贾之趋利,如蒿工之上滩,早做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之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大概是强调读书贵勤,而治学须则需讲究方法,即他所提倡的为学四法:读书当求迅速,读书的速度快起来了,就能比别人读得多;温习旧书应该追求熟悉,反复阅读,大抵真正的知识都从复习中来;练字要持之以恒,“学不可以已”;作文当苦思冥想,“吟成一个字,捻段数根须”。此外,治学则有“一要”和“一忌”:一要是虚心。曾国藩认为在你身边总可以碰到一两个或自以为是,或恃才傲物,或自我吹嘘之人,这种人往往有一技之长,或者一孔之见,或者一时之利,于是往往通过夸大其词,或者以己之长来攻击他人所短,或者通过哗众取宠来显示自己的优势。“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以在求学治学中,永远不可以有的就是骄傲自大,这点对于年轻气盛的同龄人来说,知易行难,往往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孔子也提出了所谓“三戒”亦即来告诫世人,其实永葆一颗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虚怀若谷之心来待人处事,未尝不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最后是修身齐家方面。修齐治平乃是儒家之于个人的一整套人生规范。曾国藩在熟读诸子百家的基础上,提出品行圆融,清明内心是一个人为人治学,明理
通达的基本。所谓“心无染者,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对于欲望无穷而平日系恋不断,我笔记此处,将其理解为:“盖其事出有因,前者忠厚天性使然,以后断其种种虚荣心态,而绝邪念之象;后者平日学而不恭,知识庞杂而乱,自信不足以趋足。当以一切英武果敢,对于人事得失皆然,不怕不悔为上。”不怕不悔之言得益于《武经七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简要概括意即人之一生,前半生不要怕,刚强进取;后半世不需悔,谦让隐退云云。用曾国藩的话讲就是注意给自己留一片闲适。
此外,修身方面还要严以律己,诚以待人,平时要求少说话,多做事,所谓“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从而培养淡远之志,养成一股浩然正气。这里虽然有教人隐忍退让,明哲保身之嫌,其修身思想大体上还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齐家方面,他从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也悟出了常人所未识见的一个普通道理,简要一个字,苦练“静”字功夫。持家一道,孝敬为先。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敦条睦邻,自己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而要敦睦乡里,则应通情达理,以理服人,主持公道。凡事做到清醒冷静,淡看得失,绝不趋之若鹜,人云亦云,提醒自己要多向平实处用心,与人为善,团结众人,用军事上的经验就是谨记“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从而不但藏身,更实现藏心的理想效果。
掩卷深思,感慨良多,只从以上三个方面作为后记内容,必然是不够全面的,其余种种,留存心间,兹不赘述。诚然,以上诸如他所谓“砺志用世”、“匡时救弊”、“道德文章”、“修身处事”等等方面,归根到底,实际上是为维护以满清统治的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但他的智慧、他的思想、他的为人品行以及治家哲学等对后面几代中国人的影响来看,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甚至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促进西学东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第一人”——陈君慧语),假如以人物来断代的话,把曾国藩称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也未尝不可。
实现价值,创造历史,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古人身上有太多的精神品质值得后人细细品味,慢慢学习。我们读书,也不仅仅停留在感受的层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所学所得融之于里,内化于心,或许这才是此间最大的追求吧。
2014-6-28凌晨·于寝室
推荐其他文章:霜叶红似二月花读书笔记
《花田半亩》读书笔记
花田半亩读书笔记
张果屯镇中学学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方案
见习论文----有花有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