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精选多篇)

时间:2025-02-15 08:38:20
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精选多篇)[此文共17737字]

第一篇: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

文章标题: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

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凝聚企业职工的向心力,以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已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研究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研究企业用什么凝聚人心?其主要内容有:远景规划、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要使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能够真正

成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就必须在生产经营中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企业职工的不同层次,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手段,把职工的各种不同需求,动机和愿望同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协调起来,在逐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体制和企业规章制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友爱、和谐的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进而创造适合于本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和谐的集体氛围——企业精神。一、企业精神的形成企业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泛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在某些一地区、某一集团中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共同观念,其中包括信仰、思想、文化、行为规范等内容,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些在精神领域形成的一定地区或一定集团的共同观念,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凝聚一部分人思想的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将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人们的头脑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开始自觉的掌握和运用这种精神范畴和凝聚力来统一某一地区或某一集团的思想和行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产物。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逐渐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到群体竞争力的作用,从而去寻找能够成为凝聚群体的办法和途径。这时,属于精神范畴的凝聚力量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被引入企业,企业吸收了这种凝聚力的精华,结合企业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意识、环境、职工素质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企业精神。这种意识起初在一些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被认识并加以应用,显示了它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作用。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产品。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本质的内容,它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风貌、竞争姿态、进取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企业精神的内涵是通过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贡献体现出来的,可以说,企业精神既是企业内部的内聚力,又是在企业外部表现出来的企业拼搏能力、竞争能力、辐射能力和爆发力,这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力量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如同原子核的内聚力越大,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越大一样。有了企业精神,企业就有了灵魂,就有了把企业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推进的向导。因此,企业在创造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资产品的同时,也要创造出崭新的、适应于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企业精神。这是对每个成功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企业精神的作用企业精神在市场经济时代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是竞争。既然是竞争,就要克服惰性,就不能墨守成规;既然是竞争,就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拿出新的“绝活”来战胜对手,否则就可能导致竞争失败甚至破产。所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必须把职工的全部聪明才智挖掘出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实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因此,企业精神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资本主义社会企业也在用各种形式研究工人的行为,挖掘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我们应该看到,只有在和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出真正的企业精神。共产主义运动靠的是《共产党宣言》,用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来凝聚工人阶级的力量;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井冈山,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凝聚全体官兵的士气,使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样是新时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中外许多企业已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致力于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去培育一种先进的、起主导作用的群体意识,以熏陶、激励职工自发地形成先进的思想道德和主人翁责任感,形成一种有约束力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优良作风,也就是力求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我们烟草行业也同全国的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改革重组和技术创新的挑战,各种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相交的多种矛盾经常冲击着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而不翻船,没有万众一心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是不行的。围绕“人”这个中心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具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任何一个制度都是一个由顺应——引导——规范的动态过程,而激励则是贯穿于这个动态过程始终的主要手段,针对不同职工的不同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使之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也正是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目的。有了企业精神,

企业就有了灵魂;有了企业精神,就有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有了企业精神,就有了推进企业前进的动力;有了企业精神,就有了把企业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推进的向导;有了企业精神,就可能凝聚企业的干部、职工心;有了企业精神,才能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三、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想办法激发人的动机,运用动机的

机能去影响职工的行为,把企业目标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身需要,不仅要求职工要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个人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职工自觉地、积极地为企业努力工作。所以说在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培育企业精神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管理和培育企业精神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用激励的方法来培育企业精神上做一些如下如下尝试:(一)物质欲。人的一切行为生产于动机,动机来自于人们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则是多方面的,其中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是一切需要的基础。企业也是如此,当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反复现象,特别是采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办法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所以在分配上要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职工的物资利益挂起钩来,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差别。这样才能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成为现实,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职工从中得到实惠,职工的物质需求就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使职工对企业更加信赖,对企业更加忠诚。(二)自我表现欲。人在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但是,当简单的生活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后,便自然地向更高需求的层次迈进,这是一个规律。在企业由于每个职工都有这样和那样的才能和天赋,都想通过不同的途径表现出来,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周围同志及社会的承认。因此,为了使职工的才能在企业这个小天地里得以充分地发挥和表现,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种环境和氛围,为职工的愿望能得以满足提供场所,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活跃职 ……此处隐藏13475个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成功的企业文化融合了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成员都会主动地为公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企业员工也能实现自身最大价值。优秀的企业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员工地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第三,企业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事实证明,在现代的企业建设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利于创造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关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在实践上成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所属行业特性,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与习惯,价值观与经营哲学,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优秀企业文化虽是企业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更凝聚了企业领导的智慧与心血。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企业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只有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才会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入。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塑造人”企业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走势把企业文化建设溶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汲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营养,为构筑一流的企业,雕塑凝聚力极强的战斗群。企业要做到惟才是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人才成长的平台。积极创新人才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人才,公正、公道地对待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3.调整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成长要经历创立、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处在创业期的企业,其核心目的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应着重体现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充满信心。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合理调整。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激励机制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绩效机制,对员工的奖罚要分明,分工要明确,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维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在企业步入成熟阶段后,企业往往集团化,企业的运行相对平稳。这个时候企业往往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责任感下降。如何保持企业的活力,激发创新意识,推动企业改革,是这类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强调危机意识和培养开发人才上下功夫。另外, 在企业处于并购阶段时, 要注重融合各个企业的子文化,形成包容并购企业的独特文化但又有共性的大企业文化。4.在借鉴发掘整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处在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激烈冲撞与重组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我们企业首先要理智、辩证地对西方企业文化加以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劣,从而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不假思索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掘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诠解,我们就会发现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仁义礼智信”的统一体。通过吸取儒家伦理思想之精华而建立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市场上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赞誉。此外,我们要建立高度整合的现代企业文化,摒弃传统经济中的粗放型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吸收西方企业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个著名的比喻“房屋图”。他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他认为国内更多关注的是屋体和屋顶,对地基这个部分说不清,而中国企业的问题更多地是出在地基部分。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正如同ge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所阐述的,如果你想让列车时速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加

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精选多篇)[此文共1773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