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质疑、
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0+34=( )+( )64+( )=36+( ) 79+( )=45+( ) a+700=() +() 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30+270=300+30048+d=d+4860+80+40=60+40+80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 二、质疑、提问
1、计算37+26+63和26+(37+63)
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
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
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
三、验证
1、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42+45+55和45+(45+55)
125+48+52和(48+52)+125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
2、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学生自由举例)
3、能够证明猜想的,除了我们刚举的例子,也还有生活中的实例。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第29页例2.
(1)、出示题目条件、问题(王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理解题意。
①读题。
②了解题中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③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相同吗?
(3)引导列出算式。(88+104)+96和88+(104+96)
以上两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样的规律来吗?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②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同时加以肯定。
③在数学上,为了方便和美观,一般统一成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5、揭题并板书(同学们补充):加法结合律
四、使用规律、巩固知识
1、口头回答□里填几。
(15+12)+5=15+(12+ □)37+65+135=37+(□+ □)
348+427+73=(73+ □)+348a+(b+c)=(a+□)+c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畅谈)
2、加强记忆
三个数(),先把()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 )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不变。这就是加法()
六、作业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278+129+118=287+(□+118)(2)(32+47)+65=32+(□+□)
(3)183+(46+a)=(183+□)+□(4)(75+36)+64=75+(□+□)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1)a+(30+5)=(a+30)+5 ()
(2)△+(□+○)=(△+□)+○ ()
(3)(10+20)+30+40=(10+40)+(20+30) ()
(4)a+b+c)=a+(b+c) ()
七、板书
加法结合律
例2: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88千米104千米96千米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88+104)+96=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
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
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附:
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二课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引入,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联系,自主发现并验证、归纳加法结合律,感受运算规律作用。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有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为此,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并合理的对部分学习活动过程作创新处理,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自主性、探究性、趣味性。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加法结合律难度不太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能推导出加法结合律。在应用运算定律时,学生容易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混淆,这里要加以区分两者的不同。
教学处理 :依据对教材与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教学本课时应在学生对运算规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借助数学知 ……此处隐藏3588个字……p>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说明:巩固例题,打好基础。]
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 贾振东)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王子 长 县 秀 延 小 学小
伟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29页的例2《加法结合律》。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引入,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联系,自主发现并验证、归纳加法结合律,感受运算规律作用。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有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为此,本人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并合理的对部分学习活动过程作创新处理,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自主性、探究性、趣味性。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加法结合律难度不太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能推导出加法结合律。在应用运算定律时,学生容易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混淆,这里要加以区分两者的不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
1讲故事,明白道理 宋国有个非常喜欢猴子的老人。他养了,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猴子们,给你们吃橡子,,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 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
师:猴子得到了便宜吗?
2课件再复习。
20+34=( )+( )36+( )=64+( )a +700=() +()
二、学 1.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
再一题: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例2:
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更多请关注:WwW.)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三、展 1、学生先汇报例2
a、口头列式:(88+104)+96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
得出(88+104)+96 =88+(104+96)(板书)
2、老师进一步启发: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先根据计算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三点:
①这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两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吗?
②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再看等号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那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呢? 现在谁能把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看书中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整数)
用不同方法表示:(△+○)+☆=△+(○+☆)
(鸡+鸭)+鹅=鸡+(鸭+鹅)
(a+b)+c=a+(b+c) 四、练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1、口头回答□里填几?
(15+12)+5=15+(12+□)
(243+146)+54=243+(□+54)
4037+(25+44)(4037+25)+□
a+(b+c)=(a+□)+c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 10+(20+30)+40
3、练习
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4、简便计算。273+352+64864+36+81+19
五、升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1+2)+3=1+(2+3)
(2+6)+8=2+(6+8)
??
(a+b)+c=a+(b+c)
推荐其他范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