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发展趋于良性循环

时间:2024-12-13 16:20:00
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发展趋于良性循环[此文共3974字]

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发展趋于良性循环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现象使人愉快,有的现象使人痛苦,有的现象使人赞赏,有的现象使人愤怒,还有的现象会使人兴奋、烦恼、忧愁、恐惧等。所有这些愉快、痛苦、赞赏、愤怒、兴奋、烦闷、忧愁、恐惧等,都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形态,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态度。它们都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在教学中大家不难发现有这样两个循环过程:


   如何趋于良性循环,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需考虑读问题。经调查研究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完成作业,并有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越学越轻松越学成绩越好也就有了乐学读情感,良好的情感就能强化自身读价值观,从而趋向良性循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能被动完成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和复习,时间长了成绩下滑同时产生了厌学情感,价值观被弱化或扭曲,从而趋向于恶性循环。  

从以上图示中可以看出关键转折点在态度上。态度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包括对事情的基本观点和采取的相应行动,具有较强的情感倾向性。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因而,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综合地判定或评鉴其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对学习态度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教师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美德,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使教学成效更为显著,又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一、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

1、自身因素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无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是最为基本的表现。然而,在这一阶段隐藏着变化的是学生的思想。他们在思想上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反对成人的干涉,喜欢自作主张,易出现逆反心理。他们更喜欢与同龄人为伍,每当自己所表现的、所做的一切被同学接受或认可时,他们会感到更有自信、快乐,有成就感;当一旦受到同学们拒绝时,则会感到孤立不安,缺乏自信,并表现出退缩和神经质等现象。在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社会文化和生活条件的影响,性趋向早熟,特别喜欢与异性交往,为此出现了中学生早恋的现象。以上都是中学生在青春期里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出现往往使他们感到不安、无助、彷徨、焦虑,严重地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2 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行为常受其价值观影响,自己认为重要的,就会努力去做。一个重视教育的父母,不但自己在行为上会努力做好对孩子教育有帮助的事,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会灌输、教育重要的价值观念。重视劳动的父母经常以勤俭持家、努力工作来教育并鼓励子女热爱劳动。子女要取得成就,需要父母对孩子成就的支持,孩子的学业进步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增进。父母亲的良好行为是子女的楷模,在家庭中形成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成就的气氛,儿童长期在良好家风熏陶濡染之下,自然受益匪浅。经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动机,所取得的成就也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扬,不断形成良性循环,如此年深月久,其自然可观。心理科学实验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与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关,孩子成绩的优劣又取决于智力发展的水平。很多事例表明,丰富多彩的家庭坏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单调没有生气的家庭环境会妨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  社会因素  通过对班主任及各课任教师的交流,一致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跟学生的择友有很大关系,同班学生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对跟他接触的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课间集在教室后面吸烟的和集在外面喝酒被逮到的会让你惊讶,有些学生的恶习你料想不到,他们的父母更是后知后觉,这说明他们的队伍正在庞大。社会不良风气对校园氛围的侵蚀是无孔不入的,对处于性格突变期的学生更是盲目跟随。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对异性的朦胧感和好奇心甚至尝试心理普遍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因素。学生自认为他们可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其实不然,这正是最大的危险,成人尚且难于处理自己的感情,更何况心智不成熟的初中生。所以一个个学生在一例的感情纠葛中颓废,丧失自我。如果家长,老师引导不好,这种心理将会成为影响他们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  就业压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4. 学校因素  学校的管理方式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因学校的条件不愿住校,不想上学,转学的学生每个学校都有。但对于个别个体,次要因素也会转化为主要因素,注重个别现象也是未雨绸缪亡羊补牢之策。但作为学校,没有强势的校规校矩,光靠班级管理约束学生言行,班主任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有一个现象初露端倪,学校之间招生的竞争,加上普遍学生基础差,老师对成绩稍好的学生就会过分关注,娇惯溺爱,惟恐好苗子被挖走。这些师生眼中的资优生慢慢滋生出一些坏毛病,对同学颐指气使,上课听课看心情,老师稍有不顺就赌气,对考试成绩挫折感特别强,极端的表现欲望导致了教师处理问题很被动。还有另一个极端的学生就是自暴自弃,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评价。 

5 教师因素  学生基础差是决定他们学习态度的根源。 多数学生承认读书肯定有用,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至少像现在的班主任一样严。多数的学生想让自己的成绩好,有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间辅导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有心想学,但自制力差,父母辅导的又少,只要觉得老师关注的不够,听不懂学不进去了就会放弃(这是现在独生子女的通病),难题越积越多,恶性循环。 

二、扭转学生的态度,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学习趋于良性循环

1.转变观念,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的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去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名人成才的奋斗史教育,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变厌学为想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能力,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变学会为会学。

2.谨慎处理性格突变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多鼓励少批评。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并就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给予具体的指导。二要鼓励学生珍惜点滴的进步,争取小步子成功,从而产生找回失去自信的心理需要。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用正常的心态对待尖子生,加强他们的挫折教育。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作业,对待平时的测验分数,不盲目攀比,关键自己要弄懂。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沟通,特别是“差生”,给他们多一点的鼓励和帮助,不要让他们自己放弃自己,引导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耐心地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2.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高成就感,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产生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逐渐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自己长处方面取得进步和成绩,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感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

3.在制定教学目标或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时,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成绩为基准,切不可以过低或过高。目标过低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目标过高,会使学生望“标”兴叹的感觉,久而久之,使他们丧失了学习进取的勇气,甚至还可能使学生的心理严重扭曲。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及其状态,师生关系亲密、和谐,可以使学生为维护与教师良好关系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并且学的轻松愉快。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对立,可能导致有些学生,由于不喜欢某科教师而迁移到不喜欢这门学科,甚至阻碍课堂教学的进行。作为现代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观察事物,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教师应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指导者。

5.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逐步影响家长的教育观。有必要学期或学年招开一次家长会,明确双方的义务。学校自身加强制度改革完善,借鉴其他学校封闭式管理,弱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优良的校风应该以强势的校规做后盾,学校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可行的校规校矩,奖罚措施,从严要求学生,约束学生言行。 

6.从小培养好学习态度,加强管理,给予更多关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各科老师协同合作,角色分工,先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学。再从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讲课时尽量形象生动,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告诉他们其实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十年树木,百能树人。学生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教育者去画,怎样才能画出一张张美丽的画面呢?那就需要我们的耐心与关心,只要我们用心了,只要我们真的帮助他们了,我想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是可以提高的,正如一句话所言“冬天别砍树,因为它春天还会发芽”他们不都是冬天的树吗?不要放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一定能发芽,开花,结果

好的学习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 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其他分心的事情时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却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既是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发展趋于良性循环[此文共397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